前些日子,受广东一家新型干法水泥企业邀请,解决回转窑液压挡轮的问题,到现场后经过观察发现,由于该窑运行年代已久,轮带内圈及垫板磨损严重,使得轮带的中心线与窑筒体中心线产生一定夹角,导致出现各个托轮受力不均,液压档轮推力增加等不良现象,就此本人对其受力状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回转窑类似同样情况的水泥企业不少,以供参考。
一.受力状况分析
在轮带与筒体垫板之间的间隙在正常范围时,轮带侧边与挡轮的接触面是闭合的。BG是其闭合面的受力线,BO合力由AO和CO两个分力组成,AO分力为6—8Mpa时,可以使窑作轴向运动,该分力由液压油缸提供。CO分力由液压挡轮的轴承组承担。此时的各个方向受力都集中在液压挡轮轴承组设计的G点之中。
在轮带与筒体垫板之间的间隙在不正常范围时,即轮带侧边与挡轮的接触是半闭合的,仅在上部闭合,下部开启,在轮带间隙过大时多处于这种接触状态。BG受力线已转移到B′G′的位置上, AO分力已不能使窑作轴向运动,需提高为A′O ′分力才能满足窑作轴向运动的要求,同时CO也将转变为C′O′,很明显C′O′和A′O ′都大于正常时的CO和AO两个分力,A′O ′分力的增大需要增加油缸的压力,C′O′的增大将增大轴承组中止推轴承的承受力,此时的各个方向受力都集中由原液压挡轮轴承组设计的G点转移到G′之中。由于设计的G点位置的移动和受力的变化,使得轴承组中止推轴承及调心轴承遭受再次损坏的可能性增大,这就是液压挡轮处的轮带间隙不能过大的原因。

二.建议采用的处理方法
根据近来提供的液压挡轮运行状况,油缸压力虽然从16-8Mpa下降到12-6Mpa的位置,轮带和挡轮的接触面以及轮带与垫板之间仍处于非正常磨损状态中,因此建议在目前阶段:
1.应在轮带与垫板之间加强润滑,尽量减少轮带内圈的非正常磨损,以减少在更换新垫板后内圈与垫板之间的非正常接触,保证在更换新垫板后能迅速恢复液压挡轮运行的正常状态。
2.根据目前液压挡轮处的轮带间隙较大的状况,对液压挡轮的长期运行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建议准备好更换的垫铁或薄铁板,做到必要时随时可以处理。
3.利用运行中的停窑机会,检查轮带内圈的磨损状况,有无非直线的形状变化,为更换新垫板还是加薄钢板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