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回转窑:燃无烟煤窑电流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011-11-6 9:20:55
我公司现拥有两条日产5000t/d生产线,目前运行比较稳定,该生产线由某院设计,100%燃无烟煤。近段时间出现窑电流一直偏低,且波动较大,最低时甚至到90A,熟料还原料多、质量差、强度低、窑产量低等状况。为此,公司组织人员分析问题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 烧成系统主要设备配置
  
    回转窑规格:Φ4.8×74m  斜度:4°
  
    预热器为NC高效低阻型,并配NST型分解炉
  
    篦冷机采用NC-Ⅲ型控制流推动篦式冷却机,篦床有效面积:133.2㎡
    2 窑电流低的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判断引起窑电流低的主要原因是窑系统通风能力差,窑内还原气氛严重导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原材料波动大,分解炉温度控制不当。由于近段时间石灰石供应不足,矿石成分比较复杂,当中甚至含有CaF2,MgO的含量偏高(3.0%-4.0%)生料易烧性好,加上这种无烟煤很容易形成局部高温(见表1),物料在分解炉内提前形成熔相,严重时形成颗粒状。

Mad(%)
Vad(%)
Aad(%)
Sbad(%)
Qnetad(kJ∕kg)
1.5
4.0
26.0
1.1
23800

表1 煤的工业分析
    分解炉锥部、缩口、三次风进风口结料严重(见图1),分解炉出口负压从正常时的-1000Pa升至-1500Pa,严重影响了窑内通风。
图1 分解炉结料示意图
    (2)系统漏风严重。其中包括窑尾密封圈漏风、烟室清料口变形漏风、分解炉与烟室连接处膨胀节漏风等,相对减小了窑内通风量,漏风处也容易形成结皮。
  
    (3)喂煤量不稳定。由于长时间运行,窑头转子称间隙偏大,实际喂煤量比中控给定的偏多,窑头、窑尾用煤量成倒挂现象,窑内煤粉燃烧不完全。
  
    (4)篦冷机急冷效果差。篦冷机一段篦板篦缝堵塞,出窑熟料急冷差,三次风中O2含量不足,促使系统产生还原气氛,窑电流低。
    3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针对我公司窑电流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原材料的管控,合理均化,杜绝使用含CaF2的矿石。控制MgO的波动,液相量控制在26.0%—27.0%之间,适当提高出磨生料细度(原来正常控制80μm筛余量为16%,现调整为20%)有效的防止了液相提前出现,减少了窑尾结皮。
  
    (2)合理控制分解炉温度。通过调节喂料点和喂煤点的高低来控制炉内温度(四级筒进入分解炉每边有二个下料点,煤粉喷入分解炉每边有三个点)保证即不形成局部高温,同时也保证煤粉在分解炉内完全燃烧。
  
    (3)采取原煤直供,从源头抓起。我公司地处福建龙岩,无烟煤煤矿较多,但多以小矿为主,供应商多达十几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锁定几家质量相对稳定的大矿长期供应,有效的解决了原煤波动问题。
  
    (4)对烟室、分解炉清料实行考核制度。每班如果能够保证烟室、分解炉负压在正常范围内,对中控操作员、现场组长、清料工适当的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
  
    (5)对系统漏风点进行处理,保证窑内通风量。
  
    (6)通过送煤罗茨风机电流、压力与以往参数的比较,合理控制头、尾用煤的比例。(检修时对转子称重新校正)
  
    (7)加强中控操作,优化工艺参数,统一操作思路。对蓖冷机一段篦缝堵塞问题,中控操作方面主要是将一段层压控薄,由原来正常的6500Pa—6000 Pa控制在5500Pa—5000Pa时,窑电流明显有上升趋势。
  
    (8)进行有效的技改。燃无烟煤窑尾结料问题难以避免,为了改善窑内通风,我们对分解炉缩口进行了扩容,增大分解炉缩口截面积。我厂分解炉缩口设计为正方形,尺寸为2000mm×2000mm,经过技改扩容到2200mm×2200mm后,通风效果明显好转。
  
    通过采取以上一些措施,窑电流稳定在800A—600A之间,熟料日产在5800t/d,fCaO合格率在90%以上,熟料3d、28d强度分别在31.3MPa、59.6MPa系统已恢复正常状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Copyright © 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0817号-9 制作维护:海安双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