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关于磨机的振动
3.2 关于吐渣
正常情况下,立磨喷口环的风速为90m/s左右,这个风速即可将物料吹起,又允许夹杂在物料中的金属和大密度的杂石从喷口环处跌落经刮板清出磨外,所以有少量的杂物排出是正常的,这个过程称为吐渣。但如果吐渣量明显增大则需要及时加以调节,稳定工况。造成大量吐渣的原因主要是喷口环处风速过低。而造成喷口环处风速低的主要原因有:
(1)系统通风量失调。由于气体流量计失准或其它原因,造成系统通风大幅度下降。喷口环处风速降低造成大量吐渣。
(2)系统漏风严重。虽然风机和气体流量计处风量没有减少,但由于磨机和出磨管道、旋风筒、收尘器等大量漏风,造成喷口环处风速降低,使吐渣严重。
(3)喷口环通风面积过大。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物料易磨性差的磨上,由于易磨性差,保持同样的台时能力所选的立磨规格较大,产量没有增加,通风量不需按规格增大而同步增大,但喷口环面积增大了。如果没有及时降低通风面积,则会造成喷口环的风速较低而吐渣较多。
(4)磨内密封装置损坏。磨机的磨盘座与下架体间,三个拉架杆也有上、下两道密封装置,如果这些地方密封损坏,漏风严重,将会影响喷口环的风速,造成吐渣加重。
(5)磨盘与喷口环处的间隙增大。该处间隙一般为5~8mm,如果用以调整间隙的铁件磨损或脱落,则会使这个间隙增大,热风从这个间隙通过,从而降低了喷口环处的风速而造成吐渣量增加。
3.3 关于压差的控制
立磨的压差是指运行过程中,分离器下部磨腔与热烟气入口静压之差,这个压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热风入磨的喷口环造成的局部通风阻力,在正常工况下,大约有2000~3000Pa,另一部分是从喷口环上方到取压点(分离器下部)之间充满悬浮物料的流体阻力,这两个阻力之和构成了磨床压差。在正常运行的工况下,出磨风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喷口环的出口风速一般在90m/s左右,因此喷口环的局部阻力变化不大,磨床压差的变化就取决于磨腔内流体阻力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由来,主要是流体内悬浮物料量的变化,而悬浮物料量的大小一是取决于喂料量的大小,二是取决于磨腔内循环物料量的大小,喂料量是受控参数,正常状况下是较稳定的,因此压差的变化就直接反映了磨腔内循环物料量(循环负荷)的大小。
正常工况磨床压差应是稳定的,这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达到了动态平衡,循环负荷稳定。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循环负荷发生变化,压差将随之变化。如果压差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必然会给运行过程带来不良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压差降低表明入磨物料量少于出磨物料量,循环负荷降低,料床厚度逐渐变薄,薄到极限时会发生振动而停磨。
(2)压差不断增高表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循环负荷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料床不稳定或吐渣严重,造成饱磨而振动停车。压差增高的原因是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一般不是因为无节制的加料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各个工艺环节不合理,造成出磨物料量减少。出磨物料应是细度合格的产品。如果料床粉碎效果差,必然会造成出磨物料量减少,循环量增多;如果粉碎效果很好,但选粉效率低,也同样会造成出磨物料减少。
影响粉碎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1)液压拉紧装置的拉紧力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液压拉紧装置的拉紧力越大,作用于料床上物料的正压力越大,粉碎效果就越好。但拉紧力过高会增加引起振动的几率,电机电流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操作人员要根据物料的易磨性、产量和细度指标,以及料床形成情况和控制厚度及振动情况等统筹考虑拉紧力的设定值。
(2)料床厚度
在拉紧力已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料床厚度,承受这已定的压力效果也就不同。尤其是易碎性不同的物料,其要求的破坏应力不一样,因此料床厚度的最佳值也不一样。
(3)磨盘和磨辊的挤压工作面
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磨盘、磨辊的磨损,粉碎效果会下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盘与辊之间的挤压工作面凸凹不平时,将会出现局部过粉碎、局部挤压力不够的现象,造成粉碎效果差。因此磨盘和磨辊衬板时最好一起更换,否则会降低粉碎效果。
(4)物料的易碎性
物料的易碎性对于粉碎效果影响很大,立磨选型设计都是根据所用原料的试验数据和产量要求而确定规格型号。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台磨使用于不同矿山、不同易碎性的原料时,要注意及时调节有关参数以免造成压差变动。
分离效果是影响循环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指把已符合细度要求的物料,及时地分离排出磨外这项工作完成的情况。分离效果取决于由分离器转速和磨内风速所构成的流体流场。通常状况下,分离器转速提高,出磨产品变细,而在分离器转速已定的情况下。磨内风速提高,出磨产品变粗。一般这两项参数是稳定平衡的。